二甲苯广泛用作涂料、树脂、染料、油墨等行业的溶剂;用作医药、炸药、农药等行业的合成单体或溶剂;也是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。近年来国内二甲苯产能保持持续增长趋势,主要得益于国内炼化一体化的发展格局。
2022年盛虹炼化、广东石化、威联二期等多套一体化装置投产,我国二甲苯产品产能达3898万吨左右,产能年均增速达约14%。2023年仍有多套装置投产,预计2023年行业产能将超过4000万吨左右/年。
2022年国内二甲苯生产企业仍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如中石化和中石油,国有企业行业总产能约2214万吨,在全国产能占比达57%左右,其次为民营企业,产能1628万吨左右,占比约42%,合资企业产能非常少。仅有55.4万吨左右,占比约1%。
近几年由于中国石化部分芳烃装置新建或扩建,中国石化二甲苯总产能占比达39%左右。随着国家对民营炼化扶持力度的加强,浙石化、恒力石化等民营炼化一体化企业产能也出现高速增长。相对来说合资、外资企业整体份额占比较小。
进出口方面,2022年国际原油价格宽幅上涨,在总供应量偏紧且成本较高的情况下,美国地区迎来出行旺季推动,叠加汇率变化使得国内外二甲苯套利窗口开启,出口利润可观,导致国内二甲苯进出口格局发生转变,出现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局面。据统计2022年二甲苯进口量约98.85万吨,较2021年下降9.42%左右,出口量约3.98万吨,较2021年增长1430.8%左右。进出口的数量变动基本发生在6-7月。
2023年国内二甲苯需求增速大于供应增速,进出口或将逐步恢复正常。2023年国内二甲苯下游PX装置投产集中,单从PX需求看,需求增速预期将高于二甲苯供应增速,国内二甲苯市场供应偏紧,可流通出口的量有限;供需差异的变化也将拉升国内二甲苯市场价格,进入2023年以来,国内二甲苯价格已经出现上涨趋势,1月及2月价格都高于2022年及2021年同期。预计2023年进出口将逐步回归理性,出口增量有限,降至低位的可能性偏大一些。